作者:林彥呈
新台幣匯率升升不息,6月30日的戲劇性一幕更讓眾人看傻:正當大家關注匯價是否衝破29字頭之際,中央銀行卻在尾盤硬是踹回29.9元關口,貶值超過7角寫下24年來最大貶幅,隔日卻又「校正回歸」急速升值,並於近日向28.8元叩關。外界好奇,央行干預斧鑿斑斑,寧願冒著匯率操縱罪名的風險也要逆勢作價,真的是為了出手相救壽險業和出口商的財報嗎?
不甚尋常的匯率波動引發市井小民熱議,檯面上的法人機構卻是一片噤聲,深怕踩到央行的紅線,因為評論匯率已經算是犯了大忌,遑論揣摩上意。某家金控旗下的分析師坦言,「央行下了封口令,不准談新台幣」,就連智庫的財經學者也說,「我的孩子還小,不要害我」。
「金龍擺尾」幾家歡樂幾家愁
實際上,央行總裁楊金龍多次呼籲外界切勿以臆測方式評論匯市議題,以免影響市場穩定與實體經濟,只不過他也曾經強調,央行不會試圖扭轉趨勢,雖然在過度貶值、升值之際進場調節,但「明明在貶的時候要讓它升,在升的時候要讓它貶,那是不可能的」。
也正因此,6月30日的那番操作讓人霧裡看花,協助企業季底作帳、美化財報的傳言甚囂塵上,卻有出口商喊冤,央行尾盤作價的匯率,不是只有一般民眾換不到,廠商也只能眼巴巴看著流口水。根據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先前發布的解釋函,企業應採用可以實際交割到的匯價,所以大多是照著主要往來銀行的牌告收盤價認列。
據了解,絕大多數上市櫃的財報都是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簽證,例如資誠、勤業眾信是根據台銀的牌告匯價為主,但某傳產龍頭集團旗下公司確實是採行央行的匯率,也有金控是參考央行、公股行庫、彭博、路透多方報價,最後以平均匯率作為認列依據。業界人士表示,「央行作價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幫助,但廠商受惠幅度真的不大。」
一家外資投信高層表示,金融圈將此稱為「金龍擺尾」,雖然出口商的財報可能沒有明顯助益,但資產管理業者在計算旗下基金、ETF的淨值是以官方收盤價為主,「我們當天報價真的就是29.9,壽險業的投資部位直接漲了2、3%。」
央行虛晃一招 廠商如夢初醒
另一家外資主管感嘆,可以感受到央行的無奈,但是操作手法仍顯粗糙,其他國家央行是以口頭干預,或像日本央行一樣在盤中無預警進場,殺得投機客措手不及,「沒人像台灣這樣,在3點半清場後才拉尾盤,這種做法實在有點搞笑,對於業者也沒幫助,隔天醒來如夢初醒。」
也有匯銀人士認為,央行透過尾盤作價的方式,不必實際投入太多銀彈,目前先保留實力,靜待我國收到川普通知函、關稅稅率底定,之後再蓄勢反攻。
匯銀人士表示,新台幣匯率波動最近太戲劇化了,迫使廠商無所適從,當天看到老大哥出手拉貶匯價,原本以為是向禿鷹警告的宣示意味,結果還是又升一波,對於出口商來說,現實的問題就是越晚換匯,損失可能就越慘,「央行搞這些假動作,有什麼意義嗎?」
業界心聲:新台幣不是不能升,但不要升太快
一家上市大廠總經理表示,除了某些重資產集團會有專門團隊緊盯匯率,否則一般上市櫃公司大多採取自然避險,對於財務長而言,要做遠期外匯還是有點尷尬,畢竟要經過董事會決議、公告,「方向做對了,未必會有獎賞,但如果不小心做錯邊,一定會被檢討,根本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他也道出業界心聲,值此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絕對可以理解政府、央行的壓力,畢竟這是國與國之間的大事。站在業者的立場,新台幣不是不能升值,但不要那麼快、那麼急,好讓大家有反應的時間與空間,例如創造負債、對沖匯率風險,「相較於央行以前的行事風格,我覺得這一波太快放手了。」
慎防匯市「震後災情」 恐將波及經濟基本面
「重點是,我們可以忍耐到什麼程度?」外資主管分析,匯市波動不可能沒有影響,但這就像是一場地震,總要等到震完了,才會知道哪裡有受災戶,哪些可能變成危屋,匯率滯後影響大約3∼6個月反映,如果新台幣還是這麼強勢,接下來恐將衝擊出口競爭力與經濟基本面,廠商倒閉、員工失業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情境。
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指出,台灣大部分都是代工,如果是從事高階產品者,匯率並非首要考量因素,畢竟很難找到其他替代的供應鏈。然而,低階製程的業者沒有議價能力,面對匯率與原物料價格波動無法重新談約,就算可以握著美元不換匯,「你的現金流能夠撐多久?如何對外報價?這些都是沒有把握的難題。」
即便現在匯率水準對於進口來說是甜甜價,廠商也不敢輕舉妄動。一家上市公司財務主管表示,為了應付突如而來的急單,今年第一季大家拚命拉貨,現在力道稍有放緩,尤其下半年前景未明,就怕經濟情勢急轉直下,市場需求戛然而止,變成要扛著這些存貨。
新台幣續強趨勢還沒結束 若有換匯需求宜分批進場
至於投資人應該關注哪些重點?外資主管表示,從其他主要國家貨幣表現來看,新台幣最近是有點「超漲」的感覺,如果美國聯準會(Fed)下半年重啟降息,在相對利差的壓力下,台灣央行可能不得不跟進,就看能否消弭新台幣升值預期,屆時可能迎來一波反轉。
外匯專家「大佛」李其展認為,新台幣續強趨勢還沒結束,所以不用預設美元低點,若有旅遊、投資需求的民眾可以分批進場,等到川普關稅拍板定案,聯準會才有政策調整空間,美元也可望利空出盡。
央行外匯局長:大家把美元看得太空了
針對外界關注的匯率相關議題,央行外匯局長蔡?民今(4)日說明,台灣是管理浮動的匯率制度,央行會觀察新台幣和其他貨幣變動的情形,包括名目有效匯率與實質有效匯率,尤其後者的升貶幅度直接關係到廠商競爭力,「我們每月、每季都會做一些必要的調節」。
他說,外界近期對於新台幣匯率存有諸多臆測,央行一再強調這和關稅談判沒有關係,「匯率是我們和美國財政部在溝通的,關稅談判則是台美經貿工作小組負責」,央行並未加入其中,相關談判也不會納入匯率議題,只是剛好這段期間,市場對於新台幣升值的預期心理比較強。
「大家把美元看得太空了!」蔡?民指出,今年上半年政經局勢使得美元趨貶,但從基本面來看,美元已經貶過頭,部分原因也是市場過度炒作的結果,「大家都往那個方向賭,風險是高的」。
蔡?民說,就像4、5月的美債同樣是被市場看衰,如今開始慢慢恢復理性,今天新台幣隨著亞洲主要貨幣翻貶,或許市場也要反思,「美元真的這麼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