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節稅撇步 雙收入家庭
2019報稅
雙薪家庭報稅省稅強強滾
報稅人口最多的族群就是雙薪小家庭了,這個階段的小家庭也是負擔最大的一群,當然更要好好斟酌一下該怎麼報是最省稅的囉!

成家立業後當然就會購屋及生子,所以當小家庭有買房子時,就可以增加報稅扣除額中比例上最多的金額,因為自用住宅貸款利息有”30萬”元的扣除額,且以一屋為限!報稅小博士提醒你一步一步檢視你是否符合以下的條件喔!

是否符合自用住宅條件及申報重點
要特別提醒納稅義務人是房貸利息以必須扣除儲蓄特別扣額後的金額列舉申報扣除額,雖然目前存款利率非常低,但還是有不少人每年還是會有利息所得,報稅小博士要提醒您,為了增加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的利基,您的存款其實可以作其它保本性投資,如貨幣基金、保險,此外依您適用稅率的不同,可將存款移轉到分離課稅的投資工具如債券及短期票券等金融商品,如此可爭取到更多的節稅空間,以下提供評估表供您運用。
債券、短期票券及NCD節稅效益分析表
投資工具 所得稅率 利息所得<27萬 利息所得>27萬
債券 10%以下 NO NO
10%以上 NO YES
短期票券 10%以下 NO NO
10%以上 NO YES
可轉讓定期存單 10%以下 NO NO
10%以上 NO YES
夫妻申報分式的選擇:
夫妻申報所得稅,從原來只有「全部所得合併」與「夫或妻薪資單獨計稅」兩種選擇。從去年報稅起新增「夫或妻的各類所得均可分開計稅」第 3 種有利選擇。

《所得稅法》原本規定,夫妻的非薪資所得,例如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財產交易所得等,須合併計稅,形同婚姻懲罰稅,遭大法官宣告違憲。因此立法院在2015/1/6三讀通過《所得稅法》修正案後,確定夫妻的非薪資所得將可分開計稅。且「各類所得完全分開計稅」後,對醫師、律師、會計師等執行業務者、高股利投資族,以及薪資少但非薪資收入比重大的高所得家庭最有利,累進稅負將會下降。

以107年免稅額、扣除額及稅率級距舉例計算方式說明如下:

假設夫妻所得如下,且無扶養任何親屬
夫薪資所得 1,200,000 妻薪資所得 600,000
夫財產交易所得 2,000,000 妻租賃所得 1,800,000

一、夫妻合併計算
所得總額 免稅額 標準
扣除額
薪資
扣除額
所得淨額 稅率 累進差額 應納稅額
5,600,000 -176,000 -240,000 -400,000 = 4,784,000 *40% -829,600 = 1,084,000

二、夫的薪資分開計算
不含夫薪資
所得總額 免稅額 標準
扣除額
薪資
扣除額
所得淨額 稅率 累進差額 應納稅額
4,400,000 -88,000 -240,000 -200,000 = 3,872,000 *30% -376,600 = 785,000
+   
夫薪資
1,200,000 -88,000 0 -200,000 =912,000 *12% -37,800 =71,640
合計 856,640

三、妻的薪資分開計算
不含妻薪資
所得總額 免稅額 標準
扣除額
薪資
扣除額
所得淨額 稅率 累進差額 應納稅額
5,000,000 -88,000 -240,000 -200,000 =4,472,000 *40% -829,600 =959,200
+   
妻薪資
600,000 -88,000 0 -200,000 =312,000 *5% 0 =15,600
合計 974,800

四、夫的各類所得分開計算
不含夫各類所得
所得總額 免稅額 標準
扣除額
薪資
扣除額
所得淨額 稅率 累進差額 應納稅額
2,400,000 -88,000 -240,000 -200,000 =1,872,000 *20% -134,600 =239,800
+   
夫各類所得
3,200,000 -88,000 0 -200,000 =2,912,000 *30% -376,600 =497,000
合計 736,800

五、妻的各類所得分開計算
不含妻各類所得
所得總額 免稅額 標準
扣除額
薪資
扣除額
所得淨額 稅率 累進差額 應納稅額
3,200,000 88,000 -240,000 -200,000 =2,672,000 *30% -376,600 =425,000
+   
妻各類所得
2,400,000 -88,000 0 -200,000 = 2,112,000 *20% -134,600 =287,800
合計 712,800
結論:本例採「五、妻各類所得分開計稅」最有利
附註:以上案例暫不考慮基本生活費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