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漸上升,新冠肺炎疫情似乎開始降溫,全球各國開始考慮解封。而受到疫情影響,在三月出現重挫的全球股市,也在四月出現了反彈。統計3/23至4/30,S&P亞太(不含日本)REITs指數反彈逾3成、MSCI亞太(不含日本)公用事業指數與MSCI亞太(不含日本)基礎建設指數也有超過2成的反彈。中國信託亞太實質收息多重資產基金(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經理人陳雯卿建議投資人,在景氣末段透過分批布局的方式,長期投資於亞太實質資產,更能分散投資風險,同時掌握穩定股利。
陳雯卿表示,受到三月股災影響,相對具有防禦力的實質資產也遭到錯殺。然而股災後的回復力驚人,統計至4/30,亞太(不含日本)實質資產在股災過後的反彈幅度相當亮眼,顯見在景氣循環末段,實質資產的防禦力仍相當堅強。
陳雯卿表示,基礎建設、公用事業往往具備獨佔或寡佔性質,因此無論景氣循環位於哪個階段,依舊能夠提供穩定現金流;加上REITs在市場波動中依然能提供穩定的租金收入,結合三項實質資產,能為資產撐開一層防護罩。此外,美國聯準會(FED)自本月起將開始購債,本次甚至史無前例地買入被降評的垃圾級債券。她認為,在市場資金與財政政策相對寬鬆的環境下,實質資產三大產業可望相對受惠。
陳雯卿進一步表示,受到疫情影響,油價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實質資產與原油相關係數較低,不易受到原油價格波動衝擊。根據彭博資料,從2018年到今年1月底,與原油價格相關度最低的資產分別為亞太(不含日本)
REITs為0.127,亞太(不含日本)公用事業為0.148,這兩者相較亞太(不含日本)股票指數、高收益債等風險性資產,與原油的相關度都來得更低。
中國信託亞太實質收息多重資產基金(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4/30已獲主管機關核准成立,投資人已可以透過定期定額方式分散布局,在景氣循環末段,掌握「看得到、摸得到」,且能提供相對穩定股息的實質資產。
亞太實質資產指數近期表現亮眼(%)
指數
|
股災至4月底(3/23-4/30)
|
近一個月(4/3-5/5)
|
S&P亞太(不含日本)REITs指數
|
35.10
|
17.18
|
MSCI亞太(不含日本)公用事業指數
|
22.75
|
7.44
|
MSCI亞太(不含日本)基礎建設指數
|
21.04
|
7.49
|
MSCI全球股票指數
|
28.57
|
13.77
|
MSCI亞太(不含日本)股票指數
|
23.84
|
8.17
|
資料來源:彭博、中國信託投信整理;時間:2020/05。以上資料為指數報酬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僅為歷史數據,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以上資料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