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產業面臨多重壓力下,強烈反對邊境碳稅
免費碳配額時代即將終結,歐洲產業強烈反對邊境碳稅
法媒回聲報(Les Echos)本(2)月17日報導,在美國關稅威脅、中國產能過剩湧入歐洲及能源成本高漲等多重壓力下,歐洲產業面臨嚴峻挑戰,而原定於明(2026)年實施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成為引爆不滿的導火線,激起水泥、鋼鐵、化工等產業的強烈反對。這項稅制旨在保護歐洲生產商免受低成本且高碳排的進口商品衝擊,並將逐步取消二氧化碳排放的免費配額。然而,產業界憂心此舉將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消費者物價上升,以及未受該稅制約束的最終產品進口增加。部分企業呼籲延後取消免費配額,以減緩其影響,而歐盟執委會則更傾向於簡化行政程序來優化此機制。
與此同時,為使該稅制更符合經濟現實,部分調整方案亦逐漸浮現,如:為出口至未實施碳排限制國家者保留免費配額,但此舉因可能不符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而遭到質疑。當前挑戰乃如何在去碳化與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尤其是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使情勢更加複雜。因此,CBAM的未來取決於歐洲能否在不削弱其產業競爭力的前提下,調整該機制。(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