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原物料供應緊張暫歇,德國化工業對景氣仍悲觀
近期全球原物料供應緊張情勢正在逐步緩解,但根據經濟研究機構Ifo的調查,德國出口的主要產業支柱─化學工業,相關業者情緒低迷不振且繼續走低。對於未來商業預期正轉為負面。同時,對於全球保護主義興起的擔憂也在增加。
根據慕尼黑Ifo研究所的一項產業調查,相應的景氣晴雨表在4月份為負3.9點後,到5月份繼續探底,降至負11.1點。Ifo化工行業專家Anna Wolf表示,目前化工業的商業環境低迷,且主要廠家對於未來景氣普遍不看好,尤其是工業及營建業部門。
最重要的是,對於未來數個月的中短期景氣預期普遍趨向保守:化工業景氣晴雨表在4月份尚為正11.4點,不過1個月時間已跌至負4.1點。且主要的廠商均繼續將其當前狀況評估為「糟糕」。
不過,5月份也有少數吸睛項目呈現:據Ifo調查,初級產品供應有所改善,只有16.9%的企業回報存在瓶頸。這是自2021年以來相關調查的最低值。此外,還有更多的化工企業願意下調其產品價格。而在1月份時,多數企業尚表示有提價意向。
根據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的統計,2023年第1季化學工業的產量比上一年下降近15%。對於2023全年,VCI預計整體化學及製藥業產量將下降5%。
VCI主席Markus Steilemann(渠同時也是塑料集團科思創Covestro總裁)曾多次批評,作為一個產業基地,德國已經在國際評比中漸失優勢,由於能源價格偏高以及投資意願不足,德國化工業在國際上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更多能源密集型化學品的投資和工作也將持續轉移到國外,這是一個極大的警訊。
長期以來,供應鏈瓶頸高居德國出口商面臨的最大商業風險之一。此外,在俄羅斯發動烏克蘭侵略戰爭大約15個月後,對保護主義的擔憂(例如由於進口關稅上升)顯著增加。一如德國信用保險公司Allianz Trade最近的出口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三(73%)的受訪德國企業對此表示憂心。在2022年烏克蘭戰爭之前,只有約20%的出口商擔心貿易壁壘,而在戰爭開始後,這一比例約為35%。
上年度全球原物料供應危機主要因貨輪航運中各種樣態(包含疫情封鎖)的擁堵而加劇。不過目前海運形勢已有所緩和,但是,缺少或不存在的供應商零件仍然是一個問題。Allianz Trade分析師認為,供應鏈困難和物流障礙對德國公司來說尤其困難,也再次成為調查中的企業評估公認的首要風險。
另一個棘手的領域是如何順利取得付款,德國企業逐漸擔心買家將無法為他們訂購的商品付款。幾乎一半的受訪出口商(46%)預期2023年付款違約率將增加——在烏克蘭戰爭前的第一波調查中,這一比例在2022年初約為30%。由於需求疲軟、利率上升和貸款收緊,企業盈利能力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