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1-03-22 11:22:54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北京政府重點扶植的半導體龍頭公司紫光集團(Tsinghua Unigroup),向國內發行的公司債去(2020)年11月驚傳違約,引發24億美元離岸公司債也恐違約的隱憂。消息傳出,國際債券投資人,已決定設法凍結紫光海外資產。
英國金融時報21日報導,根據該媒體看到的文件,代表紫光香港債權人團體的律師,已於2月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訴狀(statement of claims)。若順利,這會是避免紫光變賣海外資產、藉此償還國內債務的第一步。消息人士稱,目前不清楚紫光海外資產的確切價值。紫光並未回覆金融時報提出的問題。
報導稱,紫光問題並非中國半導體業的單一事件。一名跟紫光並無關聯的中國晶片集團高層透露,企業及地方政府都在尋找資金時陷入掙扎。他說,「目前並無獲利可能,維持現金流的難度非常高。我們不知究竟能支撐多久。」
投資中企債券的外國投資人,即使是在香港,也面臨困難處境。消息人士稱,紫光是在岸實體,離岸法規在此行不通。
根據報導,中國在岸公司債投資人都在密切關注紫光事件。Dealogic資料顯示,中國非金融企業總共於離岸發行5,750億美元的美元計價債券,其中720億美元將於今(2021)年到期。房地產開發業者的發債量最大,2021年將有340億美元的債券到期。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開發商華夏幸福(China Fortune Land Development)本(3)月才剛有5.3億美元的債券違約,投資者包括貝萊德(BlackRock)與匯豐(HSBC)基金。
中企負債超高
路透社等外電報導,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IF)2020年11月18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非金融企業背負的債務激增,使得整體新興市場的負債規模膨脹至76兆美元。中國Q3的債務對GDP占比已達335%。
若排除中國,今年其他新興市場的債務(以美元計算)反倒還下滑,反映新興國家本地貨幣相對於美元貶值的情況。黎巴嫩、中國、馬來西亞、土耳其是非金融業債務占比增加最多的國家。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