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估計2025年航太產業營收可達71.68億美元,並創造 3萬個高技能就業機會
馬來西亞已選定航太產業為具策略意義和影響力的產業之一,並帶動國家經濟發展,以及符合2030年馬國太產業計畫(Malaysian Aerospace Industry Blueprint (MAIB) 2030)與第十二大馬計畫的航太產業架構。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 (MITI,簡稱貿工部) 將推動航太數位化技術、工業 4.0、生態系統和人力資本發展。
2030年馬國太產業計畫將於三個大馬計畫中實施,並定位馬國作為本區域航太樞紐和全球航太供應鏈的組成部分。第十二大馬計畫將撥款 6 億馬幣(約1.433億美元)用於提升該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同時加速馬國的經濟復甦。
2019年馬國航太產業營收達162 億馬幣(約38.71億美元),並創造逾1萬個高技能就業機會。馬國政府已批准成立由產業支援的馬國航太產業公司 (NAICO Malaysia) 作為 馬國貿工部旗下的一個機構,受命作為國家航太發展機構,以促進發展該產業的生態系統,並確保該產業根據 MAIB 2030 和第 12 大馬計畫的措施實施。
作為國家航太卓越中心(COE)來支持該產業需求的生態系統開發以及開發本地專業知識,馬國航太產業公司將加強技術和工程開發以及發展產業的研究和創新能力。先進的航太產業技術和精密工程能力將作為策略推動者,同時補充相關產業,如馬國的電子與電機以及汽車產業。一個全面的馬國航太產業數據庫將支持馬來西亞的產業發展策略。
馬國航太產業公司將利用供應鏈知識、技術know-how和將在董事會任職的傑出成員的產業經驗。與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和馬國貿易促進局(MATRADE)等相關機構的合作和夥伴關係將被提升以增加策略和高品質的航太投資,以幫助國內供應鏈的區域和全球一體化,透過中小企業(SME),尤其是土著中小企業的參與。航太產業是土著2030 年發展計畫的三大經濟轉型重點領域之一,以加強土著參與馬國經濟發展。
馬國是國際知名航太投資企業的所在地其中包括空中巴士、Spirit Aerosystems、GE Engines Services、霍尼韋爾航太電子設備、GKN 航太、Safran Landing Systems and Aerospace Composites Malaysia。馬國國內著名航太企業包括 CTRM Aero Composites,SME Aerospace和合順航太公司。
馬國貿工部將繼續倡導具前瞻性、包容性和商業友好的政策,以確保馬國仍為具有高影響力的首選投資目的地,提升先進技術和精密工程產業。因此,馬國與日本將簽署飛機產業合作備忘錄,以加强两國航太產業之間的雙邊合作,包括飛機製造、維修及保養業(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簡稱MRO) 、技術研究和人力資本開發。
隨著航太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實施策略,馬國盼航太產業營收至2025年將貢獻 300 億 馬幣(約71.68億美元),並創造 3萬個高技能就業機會。(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