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草擬之外銷管制措施,可能對美國太陽能產業發展形成威脅
中國科學技術部正考慮將生產錠及矽片兩者的先進技術,列入到受出口管制的技術清單中。該計畫令美國、印度及歐盟擔憂,因為錠及矽片是太陽能電池板的組成部分,加上美國、印度及歐盟都有計畫增加太陽能發電量。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位生產太陽能板之錠與矽片、及製程中大部分設備之供應國家,尤其是大型太陽能電池板。
中國去(111)年12月底表示,管制措施草案旨在加強技術進出口管理。雖然如此,北京卻未公布何時施行其計畫。若其通過,中國太陽能製造商將須從其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獲得出口此類技術的許可證。
太陽能電池板是從石英中提取高級矽並將其製成圓柱形錠,後將其切成薄晶片並經過化學處理,以製造能夠將陽光轉化為能量之電池。中國擬議的出口管制措施,將針對對此一製程中期階段至關重要之設備及技術。
國際能源署估計,中國公司控制世界80%太陽能製造供應鏈,並生產太陽能板及其元件所需的近一半設備,世界上97%太陽能板的矽錠及矽片都來自中國。
目前只有中國公司能夠生產182毫米及210毫米晶圓,更大晶圓可製造更便宜且高效率太陽能板。集邦科技預計更大晶圓將佔96%全球市場。
美國去年通過鼓勵在國內建設太陽能製造設施之法案,因此美國各企業陸續公佈數十億美元的工廠投資計畫。美國目前未有建設太陽能錠或矽片工廠,但至少有2家公司已宣佈將在未來幾年內生產的計畫,即韓國企業集團韓華Q cells部門及Bill Gates支持的新創公司CubicPV Inc.。
太陽能產業分析師表示,中國計畫旨在確保中國在太陽能領域佔主導地位,並干擾其他國家建立其供應鏈之企圖;中國經濟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Dan Wang指出,由於太陽能是一項廣泛商品化技術,成本競爭力是中國太陽能產業的主要優勢之一。無法獲得這些大型模組製造技術,將進一步增加美國生產成本,亦將迫使美國的潛在製造商在其他地方尋找設備。該過程可能需要幾年時間。
為因應美國對中國製造之太陽能電池板徵收關稅,中國公司一直在東南亞興建太陽能板工廠。東南亞約佔美國太陽能板進口量的80%。在2022年12月,美國商務部一份調查初步結論,部份中國太陽能板公司透過東南亞來開展業務,同時仍然在中國進行大部分高價值製造,如鑄錠及矽片生產,從而規避美國徵收關稅。(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