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1-12 17:19:40 新聞中心 發佈
鴻海(2317)今(12)日舉行法說會並公布第三季財報,今(2025)年第三季及累計前三季的營收、毛利、營業利益、淨利都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其中第三季稅後淨利576.73億元,季增30%、年增17%,每股盈餘4.15元;累計2025年前三季稅後淨利1441.41億元,年增35%,每股盈餘10.38元。鴻海表示,第三季繳出三率三升的佳績。展望第四季,鴻海預期可望顯著季增、年增,全年顯著成長目標不變,也首度表示看好2026年的表現。
鴻海第三季營收2.06兆元,年增11%;毛利達到1,308億元、營業利益705億元、稅後淨利577億元,分別季增15%、25%、30%,年增14%、29%、17%;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分別為6.35%、3.43%、2.8%,相較去年同期及第三季,皆呈現三率三升的態勢。
累計前三季表現上,前三季營收5.5兆元,年增16%,毛利達3,448億元、年增16%,營業利益1,736億元、年增28%,稅後淨利1,441億元、年增35%;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分別達到6.27%、3.16%、2.62%,本業獲利能力也在優化當中;前三季每股盈餘達10.38元、優於去年同期的7.67元。
展望第四季,鴻海看好AI以及消費智能產品的表現,可望有顯著季增、年增的成長力道。對於2025年全年展望,董事長劉揚偉表示,維持全年顯著成長的看法不變,但上調消費智能產品全年度的展望,由稍微衰退上修為持平。綜觀四大主要產品類別的展望,雲端網路產品仍是2025年主要成長動能。
就2026年度來看,劉揚偉對整體2026年的展望相當看好。他指出,AI產業的發展、政經局勢、以及貨幣政策,將是2026年最重要的影響因子,其中又以AI產業的發展最為正向且關鍵。公司對於AI領域看法樂觀,預期將與主要客戶開展更緊密的合作,切入更多元的AI解決方案,並取得更多訂單。對於傳統ICT產業則是審慎樂觀,除了業務穩定之外,也有潛在升級、新產品開發的需求。
談及集團「三隻腳」的第三季營運表現,劉揚偉指出,從產品組合的角度來看,進入ICT產品的傳統旺季,消費智能產品佔比從35%提升至37%,增加幅度最大。而AI伺服器的強勁成長,帶動雲端網路產品佔比,從第二季的41%,進一步提高到42%的水準,依舊是貢獻最大的產品類別。
作為鴻海營運的第一隻腳,鴻海集團發言人巫俊毅指出,AI產業維持高速成長,受惠於算力需求強勁與新一代AI機櫃量產,第三季AI機櫃出貨季增300%,累計AI伺服器營收已提前達到「兆元規模」;展望第四季,新一代AI機櫃出貨將持續爬升,預期季增高雙位數。根據市場預估,2026年美國前五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資本支出將達近6,000億美元,顯示AI伺服器強勁需求將延續。
第二隻腳消費智能產品方面,劉揚偉表示,進入第四季出貨旺季,預期季對季將呈現強勁成長,依照目前能見度,預計這類產品拉貨動能會比2024年同期好。
針對集團正在積極推動的第三隻腳電動車,劉揚偉表示,全球汽車產業正接近「Outsourcing Breaking Point(外包轉折點)」,與1990年代PC產業轉向專業分工的歷程相似。劉揚偉指出,過往車廠採一條龍自製模式,如今在成本與競爭壓力下,將逐步委託專業製造服務;鴻海具備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 模式優勢,預期委託製造與設計服務的機會將大幅增加。
具體進展方面,鴻海已引進三菱扶桑(Mitsubishi Fuso)成為第二家日本車廠客戶,雙方將以MODEL T與MODEL U為基礎,共同研發零排放巴士,拓展國際市場。同時,與Stellantis、NVIDIA、Uber攜手開發Level 4自駕車,由鴻海負責軟硬整合。此外,旗下FIT與沙國合資公司Smart Mobility預計於年底前在中東啟建電動車充電樁生產基地,最快2026年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