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2-05-18 10:06:53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指出,我國已經展開2050年淨零碳排的路徑擘劃,透過科學研究與法治制度兩大層面的規劃,期望在能源使用、產業升級、人民習慣、與社會生活等四大層面,一起造就改變,政府將在年底公布相關的施行細節,期望全國民眾與產業齊心合作,「邁向碳排淨零的工作現在才要開始,但是一定要成功」。
龔明鑫是在今日工商協進會舉辦的「建構永續DNA,邁向淨零大未來」論壇中,做出以上表示。
龔明鑫指出,能源問題是淨零碳排工作之中最困難也最複雜的一環,為了推動綠能的使用,除了目前已在大力推動的太陽能與離岸風電系統之外,政府也已經規劃預算,開發包括氫能、碳捕捉與再利用、地熱,乃至海洋潮汐與洋流能源等新型綠能,由於台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期望其他綠能可在2030年左右投入商轉發電的行列。
龔明鑫引述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指出,到了2050年,太陽能與離岸風電將可望成為全球最主流的能源,儘管目前發電成本仍較化石能源來得高,但只要達到經濟規模,未來太陽能與離岸風電的單位發電成本甚至可比核能低一半。而化石燃料的價格,會因「開採一桶就少一桶」,未來只會更高,不會更低,長遠來看價格更難以與再生能源競爭。
龔明鑫強調,電力穩定、電價合理是產業發展的根基,政府也持續投入預算與資源,就是要確保在台灣電力系統轉型採用潔凈能源的過程當中,產業不致缺電。
另一方面,「某一行業的垃圾,可能是另一個產業的寶藏,」龔明鑫表示,產業之間資源的循環與再利用,也是淨零碳排非常重要的一環,台灣也必須強化跨產業領域的合作,讓資源在產業間能夠獲得循環而非處理後就排放出去。
龔明鑫指出,長期看來,企業的碳盤查工作是勢在必行,不只是為了歐盟將在2026年間開始徵收碳稅、也不只是台灣的高排放產業要陸續收取碳費,而是為了符合各國標準,與國際減排的標準接軌;中小企業雖然也在碳盤查的檢查之列,不過政府規劃目標是「先大後小、以大帶小」,一定是從大型企業先開始,做出範例與標準之後,才會針對中小企業推動碳盤查工作。
最後,龔明鑫更強調,碳排放的減少、歸零不只是政府與產業的責任,而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透過節制生活的垃圾產出、養成隨手節能的習慣,儘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們也要逐步改變生活習慣,才能夠真的達成2050碳排淨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