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3-02-01 12:16:39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於年前發函國內太陽能系統協會,請太陽能系統業者自律,不得使用內含大陸製太陽能電池模組,但為了滿足國內需求,能源局跟工業局將強化研商現有的模組供需平台,讓太陽能光電開發案場所需的模組供需無虞,並研擬提升國內光電模組產業競爭力。
台灣太陽能電池以及模組業者,包括聯合再生(3576)、元晶(6443)、茂迪(6244)、中美晶(5483)以及安集(6477)等,都感受到進口模組的進逼壓力。
中美晶董事長,同時也是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徐秀蘭則表示,2022年進口模組的數量是2021年的42倍,製造業者壓力很大,且台灣對進口模組採用比例升高,業者就會選擇在非台灣地區擴充,但台灣沒有自主能源,理論上太陽能產業應該要根留台灣,另外,台灣氣候溼度高多颱風,其它國家做的模組放在台灣,不一定可以承受台灣氣候的特殊狀況。
徐秀蘭表示,台灣發展本土化的模組有其必要,目前技術資金都已就緒,但需要台灣太陽能系統開發商以及政府對本土製造支持,才會往前走,台灣太陽能產業也都需要有供應鏈上下游,才有競爭力,希望跟系統業有更好連結才可以讓產業做大。
茂迪總經理葉正賢也認為,台灣法律已規定對於產製中國大陸的電池/模組不准來台,但現已明顯有業者將大陸製的電池或模組透過第三地來台灣,政府要有控管,包括要求進口商或使用模組的業主要有切結書,若被追到模組是來自中國,那麼掛錶的資格應要被取消掉。
太陽能業者表示,目前台灣太陽能製造的挑戰,來自進口模組的壓力已很大,如果進口量很大,製造廠會不敢做投資,目前產業已很積極努力做先進製程導入,努力提升競爭力,但台灣市場如果因進口量大,將侵蝕市場變更小。
(圖片來源:MoneyDJ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