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牛幫幫忙
美國通膨率不僅僅是經濟指標,更攸關民眾福利與金融市場的運作,例如聯準會(Fed)在制定利率決策時,會重點關注通膨數據,上至每年社會安全福利(SocialSecurity)的調漲幅度與聯邦稅率級距的調整,下至企業與工會之間的薪資談判和許多民間契約,都會參考通膨率。同時,市值高達2兆美元的通膨保值債券(TIPS),其本金與利息的調整,以及企業決策、投資布局,都高度依賴這項關鍵數據,因此通膨的準確性,不僅影響市場預期,更可能牽動整體經濟走向。
然而,負責發布通膨數據的美國勞工統計局(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近期卻因為人力短缺,影響月度價格調查作業,導致通膨數據品質備受質疑。
為了計算通膨,該局每個月都有數百位政府調查人員前往各個城市,實地核實各企業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如果有無法被追蹤的具體價格,則會以相近的替代商品進行「跨類別插補法」的估算。
只不過,近期因為人事凍結,實地核價的樣本數減少,4月份的CPI報?中頻繁地使用相關性低的替代性商品或其他地區的數據來估算,專家擔心這可能誤導市場對通膨的解讀,進而影響聯準會的政策及經濟預期。
長期研究通膨的諮詢公司Inflation Insights經濟學家OmairSharif指出,美國勞工統計局「不得不採用效果較差的方法來填補空白」,他最近一直接到交易員來電詢問,擔心這些數據是否還具有參考價值。
美國勞工統計局日前表示,4月起已停止在內布拉斯加的州林肯市和猶他州的普羅沃市收集數據,6月份已停止在紐約州布法羅市的調查。該局強調,這些變化對整體通膨率的影響不大,但也坦言可能會增加特定商品和地區價格數據的波動。
美國4月CPI近三成數據靠估算 通膨準確性遭質疑
少數經濟學家發現,5月13日公布的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存在數據異常。瑞銀經濟學家AlanDetmeister更指出,有高達29%的價格是透過「跨類別插補法」估算而來,是過去五年平均水準的兩倍,「當樣本縮小時,就會增加抽樣誤差,不知道這是個大問題還是小問題,我們只知道,這讓情況變得更糟。」
美國勞工統計局則回應,受到部分城市調查人員短缺影響,已經暫時減少實地收集的商店數量與價格樣本,並表示將持續到解除招聘凍結才能補足人力,培訓更多員工。
目前尚未證實這波人力短缺是否與川普政府1月20日針對聯邦政府人員實施的「招聘凍結令」有關,此命令由馬斯克主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推動,透過裁員與買斷等方式裁撤數千名聯邦人員,美國勞工統計局與勞工部均未對相關問題做出回應。
美國經濟統計數據幾十年來一直以高品質著稱,始於大蕭條時代(Great Depression)政府與學界共同努力的成果,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Powell)年初曾經表示,「能夠追蹤經濟動態非常、非常重要,這是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領先的領域,需要繼續保持領先。」
美國勞工統計局5月曾暫停發布數百項反映批發價格的數據,包括家具與廚具類商品,又披露4月失業率計算過程中使用了錯誤的樣本權重,雖然聲稱影響微不足道,卻引發市場疑慮。
多年來,倡議者一直警告政府對經濟統計工作的撥經費投入不足,而自從川普政府解散統計改進外部顧問小組後,更加深外界對於官方資料品質的憂慮。
本文由風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