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估明年GDP 3.08%;緊縮維持較長時間
MoneyDJ新聞 2023-09-22 05:21:28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中央銀行昨(21)日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宣布利率「連二凍」,並將台灣今(2023)年經濟成長率(GDP growth rate)預估下修到1.46%,但預期經濟第四季會好一點,且2024年會更好,預估2024年GDP將升至3.08%;央行總裁楊金龍(附圖)並釋出鷹派訊息,稱仍需留意通膨動向,且台灣物價有可能出現結構性轉變,因此,緊縮貨幣政策也將「for longer」、維持較長的時間。
央行於理監事會後記者會釋出最新經濟展望並指出,2023年中以來,全球終端需求持續不振,惟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推升資通訊產品出貨動能,加上傳產貨品外銷減幅縮小,使台灣整體出口減幅趨緩。內需方面,近月資本設備進口續呈雙位數負成長,廠商投資意願仍保守;惟疫後國人餐飲、旅遊需求活絡,民間消費穩健成長。因此,央行預測2023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將回升為3.81%,全年則預估為1.46%,低於6月1.72%預測值。
展望2024年,央行表示,因全球商品貿易成長升溫,且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動能可望回溫,加上基本工資與軍公教薪資調升,預期2024年民間消費將續增,惟因基期墊高,全年民間消費年成長率將低於2023年,央行預測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08%。另外,物價方面,央行預估2023年CPI年增率為2.22%、核心CPI為2.44%;2024年通膨則可望回落,全年CPI和核心CPI分別預估為1.83%及1.73%。
楊金龍表示,由於輸出和民間投資不如預期,2023年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產出缺口仍為負數,央行本季決議維持利率不變,並將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下修到1.46%,不過,他也預期,經濟成長在第四季會好一點,且明年會更好。
他並指出,雖然全球終端需求不振,但台灣的出口比較特殊,有一些領域的表現仍會是好的,例如今年掀起的AI(人工智慧)熱潮,包含2023年年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都相繼訪台,AI也帶動了台股當時的表現,預期AI等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有助推升資通訊產品出貨動能,並帶動台灣出口表現。
他並指出,雖然央行預期2024年經濟將會比2023年好,但仍需注意幾項風險,包含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以及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和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地緣政治風險、極端氣候等對國內經濟金融的影響。
針對貨幣政策基調,楊金龍則表示,雖然本次會議中理事一致決議政策利率維持不變,但有多位理事提醒應注意通膨動向,美國聯準會稱利率維持高檔時間會延長(higher for longer),主要國家貨幣政策仍是較緊縮的方向,而台灣的緊縮貨幣政策也會「for longer」、維持較長的時間。至於2024年是否有降息可能?他則表示,萬一受外在環境變數影響,使GDP降得很厲害,也不排除降息,但仍會以物價和金融穩定為兩大考量。
他進一步指出,過去台灣的物價是低且穩定、CPI維持在約1%的水準,但氣候變遷、地緣政治、全球化的改變等因素,都會使通膨維持較高水準;現在台灣的通膨率平均升至約1.5%,需觀察未來台灣通膨是否會出現結構性轉變;目前還不敢說較高的通膨已成為「新常態」,但須持續觀察;而通膨與利率密切相關,「通膨率高,利率就要高」;央行最在意的還是物價穩定、金融穩定,而若物價比以前都高,且持續時間很長,那麼利率就要高。
而當媒體追問上述發言是否代表持鷹派立場?楊金龍則不願正面回應但指出,每個人對同樣的data做判斷都會有不同,鷹派的人檢視會較嚴格,並強調他不是「鷹或不鷹」,而是「data dependent」。
另外,針對房市,央行本次並未祭出新措施,仍維持先前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不變;楊金龍表示,央行過去五度選擇性信用管制已經看到成效,2023年以來,全體銀行建築貸款與購置住宅貸款餘額成長走緩,不動產貸款逾放比率維持低檔, 全國建物移轉棟數前7月年減15.6%,六都建物移轉棟數衰退13%,且房價指數年增率也持續下滑。
他進一步指出,平均地權條例於7月上路,行政院又通過囤房稅2.0,這些措施都有助房市軟著陸;而央行的職責就是不要讓授信太過集中房地產,排擠到一般企業的授信,並避免房地產變成泡沫,冀讓炒房的人退出市場,以健全整體市場;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目的就是要避免泡沫發生,因為泡沫對金融市場穩定和銀行營運都非常不利。
對於媒體詢問近期台幣貶值和是否出現亞洲貨幣競貶的情況,楊金龍回應,這是「financial cycle」的結果,美元是全球性的交易媒介,當美元強的時候,其他所有貨幣都會貶值,因此不能說是競貶。
至於第四季亞幣是否會繼續貶值?楊金龍則表示,各國狀況有所不同,例如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為人民幣帶來貶值壓力,但人民銀行現在介入不讓人民幣貶值,例如在香港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進場干預、或是發行央票,因為中國大陸和台灣一樣,都不希望匯率波動太大;但整體而言,當美元強,其他幣別就不會強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