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股災讓我「感應」到很多事情
所謂的感應是指重新去體會之前閱讀過的其他大大和投資大師們說過的話
然後於此時又有一番更深刻的體認
我記得巴菲特說過:「對我來說『股市』根本不存在……」
另外Peter Lynch也說:「不要妄想預測股市走勢,那是不可能的事……」
然後
我也想起基智網胡鐵花大大說過的兩句話
「要戰勝市場就要忽略市場,要忽略市場就要先回歸自然」
「任額預測市場的語言及方法終將敗亡」
現在
看著市場劇烈波動、同時回想這些話
好像漸漸能體會其中的涵義
如果說今天我們在投資前可以做好準備
那麼就不用在意市場短期的波動 哪怕這個短期要持續一、兩年
可是 我們該做好的準備是指哪些呢??
首先 是投資哲學的建立
以我個人來說 我是抱定主意做長期投資 -- 多長?? 40年那麼長
在「時間拉得越長、理論上越能規避風險」的原則之下
我毋需在意市場波動 哪怕是數個月的下跌、甚至是長達兩、三年的空頭
因為我知道長期來說市場會不斷向上成長的〈此乃經濟學理論的根基〉
所以我只需要遵守「買進-持有」的教戰守則就好
市場的起起伏伏都是別人的事
我不會受到充斥於市場之中的買進賣出訊號和耳語所干擾 導致追漲殺跌
這不正好應驗了巴菲特說的「對我而言市場根本不存在」嗎
也隱隱呼應了「要戰勝市場就要忽略市場」這個教條不是嗎
其次 是心理準備
如果講「心理準備」太玄 那我就改口說是「風險評估」吧
我不習慣一開始投資就想著要賺多少錢
至少就我個人而言
砸錢之前我會先評估萬一這筆錢嚴重虧損、而我又剛好需要它的話怎麼辦
可能我從小到大「衰」得很習慣了
後來不管做什麼都是先求敗、再言勝
這樣的話不管市場怎麼跌 我都可以說這在我的預期之中
投資是有風險的
然而在這幾年的多頭市場裡這句話被完全地忽視
因為大家賺得太自然太習慣 都忘記投資是有可能虧損的事實
再者是知識的準備
不過這裡並非指基本面分析、圖形分析、股價預測等技術
根據我對吉姆羅傑斯和科斯托蘭尼的觀察
這個知識不是商學、經濟學的學問
而是包含歷史、哲學、地理、人文等領域的廣泛知識架構
與其深陷在市場語言、商業語言的泥淖
不如跳脫出來 以更宏觀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來處理自己的投資事業
這是Jim Rogers說過的話
也呼應鐵花大提醒我們的「任額預測市場的語言及方法終將敗亡」一辭
關於這一點 我可能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談吧 因為有點長
最後 就是銀彈的準備啦
不要一股腦兒地把自己全身家當投進去市場
要保留實力 這樣無論市場漲跌 你都有賺錢的機會
像是這幾年的大多頭
也讓大家對投資產生一種「投入一點小錢、可以滾成大錢」的夢幻憧憬
所以投資的時候都忽視了現金部位的重要性
無妨
如果這陣子的回檔會演變成長期的空頭的話
倒是一個機會讓大家體驗一下隨時保留部分現金的好處
扯遠了
只是覺得這次大跌給我很多想法跟體驗
有空的話我再把吉姆羅傑斯和科斯托蘭尼的故事貼上來
談一談什麼叫做商業市場以外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