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論勢-到美國蓋竹科3聯盟》家登帶頭赴美拚活下去!一場18個資深創業家的逆襲
(2025/09/04)
•作 者:商業周刊

文●侯良儒

 

家登董事長邱銘乾在剛落成1個多月的新總部,向商周指出,抱團能否成功,關鍵不是控股,而是成員間的友誼與榮譽。(攝影者.陳沛妤) 

談到企業「抱團」,近年電子業最著名例子,就是由晶圓傳輸盒大廠「家登」發起、成員達十八家企業的半導體聯盟,然而,該聯盟的背後,其實藏著一群老創業家們共同尋找新出路的故事。 

鏡頭轉到亞利桑那州,美國家登的辦公室。這家在美國註冊的企業,除了持股五一%的最大股東家登外,第二大股東,就是持股四五%、由八家公司組成的「德鑫半導體控股」。 

在家登董事長邱銘乾的擘畫,美國家登的角色,是一家廣納八家企業的代理商,這八家企業,就是德鑫半導體的股東們,「美國家登有了他們,就可以從載具這個小的領域,擴充到設備、再到材料。」他指出。 

這個布局,顯而易見,就是要在各種成本都高的美國,讓家登更有「活下來」的本錢。 

但若進一步探究,德鑫成立的起心動念,你會發現這是一段,邱銘乾替一群「資深」創業家尋覓事業第二春的旅程。 

一切源頭,要回到邱銘乾參加十八年的社團:全國創新創業總會。這個成立五十三年、前稱叫青年創業總會的機構,每年都會選出十到十二位的創業楷模,像邱銘乾自己,就是第三十屆創業楷模,目前則擔任該組織的總會長。 

這是一個成員間連結極強的組織,「你看這個聚寶盆,就是我(創業楷模)同學送的,」他說,該組織成員人數超越四百人,還分北中南三區,「大家甚至連彼此的二代也很熟。」 

只是,在過去,由於每屆楷模來自各行業,儘管彼此感情好,但這些創業家們在商業的合作空間並不多,直到新冠疫情、約莫四年前,發生了改變。 

催生者,就是邱銘乾。「我跟大家說,是不是能把班跟班(每屆楷模)很好的連結,更上一層樓,幫助彼此的事業,讓大家變成同一個產業。」而這個產業,就是他最擅長、也是許多傳產嚮往的——半導體。 

一句「你做什麼的」開啟合作 

於是,他在創業總會下,成立半導體聯盟,號召三十多位楷模加入,「每一家公司剛進來就要講,『我在做什麼?我可以做什麼?』讓大家思考,『他的資源可以怎麼跟我合作?』」 

第一個成功跨業的個案,是耐特。這家產品多用在辦公桌椅、手工具的複合材料業者,有一天,耐特董事長陳勳森與邱銘乾一起參與創業總會的高爾夫球活動,「你們公司是做什麼?」「我做複合材料!」兩人在球車上就這麼聊起來。 

當時的家登正陷入與同業英特格的官司,對方更施壓雙方共同的塑料供應商、不准出貨給家登,「也許他的材料,能做我的產品?」面對斷料危機的他,靈機一動。 

不久,邱銘乾來到耐特位於彰化的工廠,「我跟陳董講,你現有的設備如果要做半導體,大概再做十年也做不進來,除非你投資,」陳勳森問他要投資多少錢?「三千萬,可以試看看,成功你再加碼。」 

但他接著說,「不過你要有決心,因為我們從副總、研發主管,對品質都會很挑剔,如果你認為都是他們搞你,這三千萬鐵定浪費,」他告訴陳勳森,只要有決心,「我們幫你debug(除錯)到好為止,只是你要有耐心。」 

歷經半年的打磨,耐特不僅獲得家登認證、進入半導體業的大門,家登更因為耐特為其客製化的複合材料,打敗對手英特格。 

另一個例子,是共享自行車Ubike供應鏈、電子支付設備商「微程式」。 

電子支付與半導 體,看似沒有相關,但邱銘乾看到的是,微程式的核心技術,是電動控制,而自家子公司家碩的設備裡,有一個叫「微流量控制器」的關鍵零組件,長年都被日商壟斷,且單價不菲,「它的核心技術就是電子控制。」 

往年家登採購該零組件,金額達一億元。他認為,同樣的零組件,若由台商、譬如微程式製作,單價有機會減少四成。 

邱銘乾於是向微程式董事長吳騰彥,提出一項提議,「吳老闆,我給你五百萬元的研發補助費,不過,我有要求,你第一個樣品研發出來,我給你兩百萬元,等到你被我的客戶認證後,我再給你三百萬元。」 

他的思考是,「我要的,就是省下四成的採購費用,你想想,如果一年降四成,就省四千萬元,算下來,五百萬元也不算什麼!」目前這項零組件不僅已開發成功,並且正在接受家碩的最大客戶認證。 

這個半導體聯盟,後來離開創業總會的架構,成立了德鑫與德鑫貳兩家控股公司。為什麼業者間的關係可以不斷升級、成員越來越多?關鍵,就在於這些創業家,原本在社團裡的「友誼」,及對楷模身分的「榮譽」。 

「當面臨衝突,我們都會想,如果這件事做不成,我在新創圈就不用混了!」邱銘乾說,情感與榮譽,是他協調成員讓利時,最好溝通基石,「有些聯盟遇到深層利益、必須做取捨時,就沒辦法運作,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友誼。」

本文由商業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