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紀中
中國A股市值突破人民幣100兆元,創下歷史新高。摩根士丹利今年6月建議投資人「超配」陸股,8月看好A股可以再漲10%。不只小摩看多,包括美國銀行等外資也建議投資人可以減碼美股、轉進陸股。不過,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卻說:「中國資本市場一直是融資者的天堂,投資者的地獄。」擔心監管單位又會向融資端傾斜。學者的擔心直接反映在數據上,中國儲蓄率從疫情以來都維持高於30%,政府希望人們可以把錢轉投資到資本市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甚至公開呼籲「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市場解讀,面對房地產低迷、外銷受挫,政府決定支持股市、創造財富效應,以便拉抬內需、穩定經濟發展。
政府相關基金配合政策,大舉投資占指數權重高的國營企業,陸股應聲上漲,同時吸引外資跟進,指數和市值近期創下10年新高。不過,比起美股和印度股市過去10年分別締造上漲2倍、1倍的高報酬,同期間陸股僅為投資人帶來30%價值增長。分析箇中原因,專家指出,政策不連續是關鍵!只要股市「瘋牛」大漲,監管單位就會鼓勵新股掛牌、增發籌碼,接著再打擊「投機」。最近類似動作又出現,為了支持AI新創產業,監管機構恢復讓尚未獲利的新創公司可以到科創板掛牌,整體初次上市數量因此較2024年同期成長近30%。這個向融資再度傾斜的動作繼續發展,是否會降低投資者的進場意願?值得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