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位於南歐,西北邊與法國接壤,北與瑞士、奧地利為鄰,東北邊與斯洛維尼亞為界,南部隔地中海與非洲大陸相望。總面積約301,338平方公里。
義大利人口為6,126萬1,260人,其中0-14歲佔13.8%,15-64歲佔66.5%,65歲以上佔19.7%,年齡平均數為42.2歲。人口平均成長率為0.04%,全國百分之90人口為天主教徒。
主要官方語言為義大利語,另有部分國民使用德語、法語及斯洛伐克語。首都為羅馬,與米蘭、佛羅倫斯、威尼斯、那不勒斯、巴勒莫等其他重要都市,歷經幾世紀變遷而蘊育成為藝術和文化的推動中心,義大利不但是歐洲和西方的文明搖籃,更是當今世界上擁有最多歷史文物和文化珍品的國家。
義大利經貿概況
義大利屬美、加、德、英、法、日、俄等工業大國所組成的G8會員國之一,不僅在科技、研發、製造及農業產品等生產硬體面居全球領先地位,其藝術、設計及旅遊觀光等人文資源面更以豐富多樣著稱於世,令人艷羨。義大利經濟先前雖略見起色,進出口貿易總額成長率居歐盟前位,國內投資亦略有成長,失業率些許下降,但2008年遭逢全球金融風暴,整體經濟發展遭致推遲且工業及外貿發展衰退。未來義大利經濟能否振衰起蔽,仍須仰賴國內振興金融措施成效與世界經濟情勢之演變。
義大利主要出口項目包括機器設備、提煉後油品、製藥劑、基本化學品、成衣、汽車、汽車零組件、塑膠製品、貴重金屬及核燃料、金屬產品、傢俱、鋼鐵產品、鞋類、機電設備、皮包、家庭用品、飲品、珠寶、航太設備、布料及船等。主要出口市場有德國、法國、美國、西班牙、英國、瑞士、比利時、中國大陸、波蘭及荷蘭。
主要進口產品有原油、汽車、天然氣、基本化學品、醫藥品、貴重金屬及核燃料、成衣、鋼鐵製品、機械、提煉後油品、電腦設備、汽車零組件、肉類製品、紙漿及紙板、通訊產品、及其他化學品等。
主要進口國家為德國、法國、中國大陸、荷蘭、西班牙、俄羅斯、比利時、瑞士、利比亞及美國。
義大利是歐洲大陸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製造國,製造生產結構主要有汽車、紡織、服飾、食品加工、傢俱及機械等。
義大利汽車產業
汽車產業於歐洲生產國中排列僅次於德國及法國,年產量多達一百萬輛以上,銷售金額逾220億歐元,於歐盟市場排列前三名。
義大利紡織服飾產業
義大利為全球知名時尚王國,義大利流行服飾工業包括了織品、服飾、鞋業及配件,Lombardia、Toscana、Veneto為義大利三大紡織服飾生產據點,但近年來面對東南亞等紡織品大量傾銷影響,表現已不如以往。考量到人力成本,義大利境內服飾產業生產規模不斷縮減,紛紛將生產基地遷移至人力成本較低廉的東歐、北非及亞洲國家。
義大利傢俱產業
義大利為僅次於美國之全球家具生產大國,主要市場為法國、德國、英國及美國,新興市場則以俄國、中國大陸及東歐國家為主。義大利世界級知名家具品牌不勝枚舉,Kartell、Boffi、B&B Italia、Moroso、Cassina、Natuzzi、Pedrali、Cappellini、Arflex、Bernini,均是大名鼎鼎義大利精品家具。
義大利食品產業
義大利食品產業表現最佳的品項包括奶製品類、甜點類、肉類與酒類製品;另外,葡萄酒產品也是享譽國際,義大利葡萄酒長年名列全球三大上等葡萄酒。
機械產業
重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大陸、美國、德國、俄羅斯、法國、巴西、土耳其、印度、波蘭及墨西哥等。義大利橡塑膠工業部份僅次於中國大陸,為世界排名第2之橡塑膠機械出口國。
全球汽車產業供需概況
汽車產業包含整車及零組件,其中零組件又包含汽車車架、車身沖壓件、保險桿、排氣管、安全帶及輔助氣囊等。
2019年全球汽車市場規模約9179萬輛,較2018年下降4.1%。以國家生產規模來看,中國大陸生產2572萬輛,約佔28%,其次為美國,生產達1088萬輛,約佔12%,日本為第三生產大國,全年產量約968萬輛,約佔11%,德國排名第四,產量約466萬輛,約佔5%,印度排名第五,產量約452萬輛,約佔5%,墨西哥及南韓分別排名第六及第七。
全球前十大汽車品牌銷售
名次 |
公司 |
國家 |
1 |
TOYOTA |
日本 |
2 |
Volkswagen |
德國 |
3 |
Ford |
美國 |
4 |
Honda |
日本 |
5 |
Nissan |
日本 |
6 |
Hyundai |
南韓 |
7 |
Chevrolet |
美國 |
8 |
Kia |
南韓 |
9 |
Mercedes-Benz |
德國 |
10 |
BMW |
德國 |
近年來各國爭相發展電動車產業,電動車可分為HEV(混和動力車)及(PEV)插電式,2019年混和動力車全球銷售量約307萬輛,插電式電動車約56.4萬輛。
全球服飾產業概況
服飾業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消費品之一,屬於紡織業的下游產業,為整體紡織工業製程的最後一環,屬於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
全球紡織品服裝最大進口市場為美國及歐洲品牌服飾企業,主要採購模式多以指定紡織原料後,交由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協等國家生產為終端產品再輸銷歐美。
依據市調機構研究報告內容資料指出,2020全球服飾品牌價值前十大依序為:NIKE(348億美元)、Gucci(176億美元)、Adidas(165億美元)、Louis Vuitton(165億美元)、Cartier(150億美元)、Zara(146億美元)、H&M(139億美元)、Chanel(137億美元)、Uniqlo(129億美元)和Hermes(119億美元)。
全球前20大成衣零售商如下:H&M(瑞典)、Inditex(西班牙)、C&A(德國)、TJX (美國)、GAP(美國)、Bestseller(丹麥)、Benetton (義大利)、Foot Locker(美國)、Esprit (德國)、Associated(英國)、Heinrich(德國)、Arcadia(英國)、Vivarte SAS(法國)、Limited Brands(美國)、Tengelmann(德國)、Peek & Cloppenburn(德國)、Fast Retailing(日本)、Next(英國)、Abercrombie(美國)、New Look(英國)。
資料來源:外交部、經濟部、MoneyDJ&XQ蒐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