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1-14 13:35:36 郭妍希 發佈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今(2025)年9月發布內部備忘錄,準備在2033年底前建置最多250吉瓦(GW)的運算容量。根據計算,這些運算需要的電力足以供應印度一整個國家所需,地球是否能夠承受實在難說。
Tom`s Hardware 13日引述美國替代性能源新聞網站Truthdig研究員Alistair Alexander報導,250 GW的發電量足以供應印度全國及其15億個公民所需,碳排放量是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的兩倍,這使OpenAI成為當今世上最大的「非國家碳排放者」。
Alexander估計,250 GW的電力足以支持6,000萬台輝達(Nvidia Corp.) GB300 GPU運行。由於這些GPU必須全天候工作,生命週期粗估僅有兩年,意味著OpenAI每年必須訂購3,000萬台GB300(或相同算力的GPU),以確保平台能持續營運。這還只是一家企業。舉例來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新創xAI計畫要在2030年底前取得算力與5,000萬顆H100相當的AI GPU,這需要約5 GW的電力。
如此龐大的建置活動,開始擠壓電力供給,導致電費飆升,並壓縮家庭的供電品質。這也會對水資源供應造成衝擊,因為龐大的運算容量需要數量驚人的冷卻系統。
Alexander並研究產業上游,調查晶片製造對環境的影響。他指出,台積電(2330)晶圓廠「Fab 25」需要至少1 GW的電力,足以供應台灣750,000戶家庭所需。
隨著美國、中國在AI領域展開激烈爭霸戰,地球稀缺的資源也面臨大量需求。Alexander總結道,「就在矽谷執行長們焦慮地計算需要多少算力才能推進AI之際,我們真正應該要問的是,地球究竟還能承受多少AI發展?」
英國金融時報(FT)專欄作家尹允(June Yoon)甫於11月11日撰文指出,根據獨立能源研究機構Rystad Energy推算,到了2030年,全球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將大增一倍以上,2040年更會上探約1,800太瓦時(TWh)、足以供應1.5億個美國家庭一年所需。
換言之,電力的價格與供給對AI進展速度日益重要。美國批發電力成本持續攀高,資料中心附近地區如今的電費,已比五年前大增267%。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