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8-06-07 07:37:29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鴻海(2317)轉投資的夏普(Sharp)於5日宣布將收購東芝(Toshiba)PC事業、重返PC市場。而夏普社長戴正吳透露,買東芝PC事業的價格「很便宜」,且有分析師看好夏普若能充分借助鴻海之力,活用價格競爭力和東芝PC品牌知名度,是有可能在全球PC市場上脫穎而出的。
日本媒體Sankei Biz 6日報導,因來自智慧手機、平板產品的競爭,導致PC需求萎縮,也讓日系廠商紛紛縮小、退出PC事業,市場環境嚴峻,其中NEC、富士通(Fujitsu)分別將PC事業和聯想集團合併,Sony則將PC品牌「VAIO」事業賣給日本投資基金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Inc.(JIP),但因夏普自身有生產PC關鍵零件「液晶面板」,加上母公司鴻海擁有PC組裝技術和零件採購網,因此若能充分刪減成本仍是大有可為、獲利可期。
日本IT相關調查公司BCN分析師森英二指出,「若能好好的活用價格競爭力和品牌力,夏普是有可能在全球市場脫穎而出的」。森英二並表示,「在日本國內PC市場動向部分,目前已在打底、有望呈現好轉」。
東芝以「dynabook」等品牌名稱販售PC產品,在1985年時東芝推出全球首款筆記型電腦,在1990年代東芝在筆電市場上的市佔率高居全球首位。而除了「dynabook」之外,夏普也能直接在PC上使用「Toshiba」品牌。
朝日新聞報導,夏普社長戴正吳6日接受採訪時透露,在2017年上半年就開始和東芝進行協商,協商雖花了很多時間,不過因在這段期間內,東芝PC事業虧損擴大,因此「很便宜就買到了」。戴正吳並指出,初期將以擴大日本國內銷售為優先,之後也計畫擴大中國、美國市場銷售。
戴正吳並於6日指出,將複製夏普模式,力拼2年內讓東芝PC事業轉虧為盈。
截至2017年度(2017年4月-2018年3月)為止、東芝PC事業連5年陷入虧損,2017年度營損額達96億日圓(2016年度為營損5億日圓)。
日本媒體在今年1月就曾報導夏普有意收購東芝PC事業,當時報導的收購價為100億日圓。不過在6月5日夏普宣布收購東芝PC事業之前,日媒也搶先披露夏普可能將花50億日圓收購,收購價只有1月時報導的一半水準。最終夏普宣布的收購價僅40億日圓,較日媒報導的50億日圓還少了2成。
夏普曾以「Mebius」品牌販售筆電等PC產品,不過因不賺錢,故於2010年退出該市場。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