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9-09-09 09:00:13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老牌食品廠福壽(1219)上半年營運相較去(2018)年同期,呈營收微增、獲利大減。其中,飼料與寵物食品成為獲利重要來源與動能,肉品加工則在2019年國內進口雞肉占比高達52%拖累下持續虧損。福壽董事長洪堯昆(見上圖中)表示,將致力拉升肉品加工比例至5成以上,以提高附加價值方式力抗光雞跌價,並透露福壽月產120萬隻產銷履歷雞,用品質進行區隔,已獲得王品(2727)石二鍋等指標廠商採用。2019年全年EPS有機會由2018年的-0.03元轉盈,惟轉投資的白肉雞電宰廠洽富仍為關鍵變數;洪堯昆表示,待冷凍調理雞肉加工廠年底前完工後,2020年營運可望更好。
福壽第二季合併營收30.12億元,微幅季增與年增,毛利率7.64%,年減0.38個百分點、季減1.24個百分點,營益率0.52%,季減與年減均約0.1個百分點,歸屬母公司淨利0.11億元,年減與季減均逾65%,EPS 0.04元。福壽表示,毛利率降低主因生物性資產評價利益減少,營益率下降則因銷售費用增加,同時歸屬母公司淨利大幅衰退還有來自關係企業投資損失認列影響。
至於上半年營運表現,觀察2017~2019三個年度的上半年績效,合併營收呈微幅上漲,但毛利率分別為7.31%、8.66%、8.26%,福壽表示,上半年毛利率不如2018年同期主要因為畜水產製品中的肉品加工事業還在虧損,拖累整體毛利率表現,歸屬母公司淨利0.44億元、EPS 0.14元,雖較2017年好轉,但相較2018年同期則接近腰斬。
已有百年歷史的食品廠福壽目前深耕食用油脂、穀物食品、寵物食品、畜水產飼料、農資肥料及畜水產製品等六大主要產品,各產品在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佔比(下圖),以畜水產飼料42%(+3%)比重最高,其次依序為食用油脂27%(-4%)、寵物食品13% (+1%)、畜水產製品13%(+2%)、農資肥料5%(+1%)及穀物食品1%(持平)。
若以毛利貢獻金額來比較(見上圖,福壽法說),六大產品中,仍以畜水產飼料超過1.9億元的毛利貢獻最大、年增並高達79%,毛利金額第二高的寵物食品也同步年增,其餘四大產品毛利均較2018年同期衰退,尤其畜水產製品毛利由正轉負,食用油脂無論在營收佔比或毛利貢獻,也均較2018年同期退步,福壽指出,主要受到平均銷售價格(ASP)下滑的影響。
福壽旗下主要分為四大營運部門(見下圖),將畜水產飼料及寵物食品歸入飼料事業部,食糧事業部則包含穀類及油脂食品,肉品加工部除了畜水產製品之外,還有轉投資的洽富肉品,其他部門則涵蓋農資肥料、大宗穀物及蛋品等。從各部門近三年上半年的合併損益觀察,飼料事業部一舉超越食糧事業部,成為獲利最大來源;其他部門則在肥料不如預期的拖累下由盈轉虧;肉品加工部見持續虧損,雖2019年上半年較2018年同期擴大,但比起2017年同期卻也大幅收斂。
洪堯昆表示,肉品加工的獲利與國內雞價息息相關,國內雞價則與雞肉進口量成反比,2018年因國外有相關疾病造成進口量較少,2019年進口量則是史無前例的高,有52%的雞肉都是進口。至於虧損還能較2017年低,洪堯昆指出,主要靠提高雞肉加工比例拉抬附加價值;待冷凍調理雞肉加工廠年底前完工後,雞肉加工比例以超過5成為目標,2020年營運也可望更好。
福壽於2016年砸下12億元,以持股近7成的方式轉投資洽富實業,打造擁有歐規氣冷式設備的白肉雞電宰廠,以高品質又安全衛生的電宰雞拿下6~7成產銷履歷肉雞市場;但也因為沒有布建好相對應的通路,每天電宰完成的雞,多出的量就流到傳統市場,在成本比傳統業者高出許多之下,價格相對不具競爭力。洽富目前一天大約電宰5~6萬隻,每月以20天計,月產120萬隻履歷雞。因品質獲得肯定,包括王品石二鍋等指標客戶都有採用。
洪堯昆指出,新事業的導入都有陣痛期,重點在如何縮短。尤其2019年台灣52%的雞肉皆為進口、衝擊雞價,因此2019年全年要能夠轉盈的關鍵變數仍在洽富這一塊,因應之道是拉高雞肉加工比例以提升附加價值。2019年底前會將冷凍調理食品加工廠建好,藉此把加工比例提高到5成以上,也可望進一步推升2020年營運表現。而對於非洲豬瘟帶動的豬肉上揚,洪堯昆表示,豬價的確不錯,目前福壽大約飼養2萬頭豬,但考量疫病風險,沒有再增加數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