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9-04-18 11:46:48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市場研究機構HIS資深研究總經謝勤益指出,面板供需從今年三月開始到第二季末呈現一波短暫吃緊,繼3月份部分電視面板報價調漲之後,預估4、5月份報價也有機會繼續調漲。不過,隨著大陸面板產能持續開出,長期而言,面板恐怕還是供給過剩的狀況。
根據HIS預估,到2022年,中國大陸地區8.5代線以上的面板廠將達19座,中小尺寸面板廠新建產能集中在6代線(LTPS+OLED)2022年一樣有19座。其中,光是全球6座10.5代線面板廠就能完全滿足全球65吋以上電視面板的需求,屆時原本生產供應65吋與75吋電視面板的7代線和8代線,生存壓力就會增強。
謝勤益表示,大陸面板廠平均每座廠投資比重,大約地方政府資金都有3成到5成左右,由於剛開始的起始資金都會由政府協助增資發行新股、籌資,因此這幾年大陸面板業發展非常快速。
但是,隨著面板產業進入長期供過於求,有些舊世代面板廠可能就會開始轉換產能或退出。其中,三星這幾年就承受了顯著的壓力,因此三星已從這幾年加速調整旗下產能。
三星預計今年又有1座8.5代線將從TFT LCD產線轉換到OLED製造。預估至少在2019年9月份以後,來自三星的TFT LCD投片量每月就會再減少125K。未來不排除三星將僅保留中國大陸蘇州廠繼續生產TFT LCD面板,原本在韓國的產線可能都會轉作OLED面板。
另方面,謝勤益認為,中美貿易戰也仍將是今年影響顯示器產業發展的重要變數。如果美國把中國大陸生產的產品,關稅從10%再調高到25%,對於全球經濟和顯示器產業也勢必帶來重大影響。預估今年可能都會受到這個因素影響,對於面板產業來說也會讓面板供需呈現短期波動現象。
由於面板產能越來越多集中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新建的面板廠,世代組合和產品組合對產業供需的影響很大。謝勤益分析,只要是中國大陸新建的面板產線,其主力切割產品就會成為電視尺寸主流。就像之前50吋淘汰了49吋、65吋淘汰60吋、75吋淘汰了70吋。
目前驅動顯示器/面板產業的主要動能仍在於面積需求。預估從2016年到2025年這10年期間,所有應用合計的面板出貨面積年複合成長率將有4%左右。其中又以智能眼鏡產品、OLED TV、公共顯示器等項目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到兩位數幅度,另外車用顯示器成長率也將有9%左右。
但其中電視應用所占面板使用面積仍然最大。目前全球電視市場規模大約2.5億台,電視螢幕大型化對於面板產能去化有重要幫助。研究顯示,2018年全球60吋以上電視出貨量約2000萬台,預估2021年可達4000萬台。
目前產線數量最多的8.5代線、8.6代線,電視面板的切割尺寸集中在50吋以上到60吋區間,造成50吋級電視面板出貨量近年來成長許多。預估40吋以上產品的出貨量未來將漸漸向下、市場規模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