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香港申請上市,估值料達1000億至1200億美元
MoneyDJ新聞 2018-05-03 10:13:33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新浪港股報導,大陸小米公司今(3)日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成為繼阿里巴巴之後,全球最大的科技企業IPO,亦將成為香港首檔申請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及中信里昂證券是小米聯合保薦人。市場預估,小米預計於6月底至7月初掛牌。據招股書披露,小米上市主體為小米集團,是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以不同投票權控制的公司。
小米公司將成為港股今年集資額最大新股,也是自2010年友邦(1299.HK)以來最大型新股。友邦2010年10月招股集資1,383億港元,凍資1,100億港元,相較公開發售金額138億港元超購約7倍。據財聯社自保薦機構處獲悉,小米IPO估值基本確定在1,000億美元以上,並進一步爭取達1,200億美元,而基礎投資者定價在800億美元以上。
另據接近籌備小米上市事宜人士表示,小米將先在港交所上市,再透過中國存託憑證(CDR)方式在A股上市,很可能會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在4月20日香港舉行的論壇上,就「傳聞小米在香港上市後會發行CDR」的提問回應表示,未來相信會出現一家公司同時或先後在香港和大陸CDR掛牌。
近幾年,小米的每輪融資幾乎都是三級跳。2010年底小米公司完成金額4,1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估值2.5億美元;2011年12月小米公司獲得9,000萬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2012年6月底小米公司融資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2013年融資完成後小米整體估值達100億美元。而最新一次公開融資資訊是2014年,總融資額11億美元,估值450億美元。
接近小米IPO的仲介人士指出,雷軍和其團隊經驗豐富,定價時有所保留,這讓大家都有錢賺,也為市值管理留下了很大空間。今年4月底,雷軍公佈一個重要資訊,即每年整體硬體業務的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分析指出,這其實是小米對外界表明了未來發展方向,不是一家硬體公司,不單純靠硬體獲取主要利潤,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這也有利於資本市場看清小米的商業模式。
雷軍曾對外解釋,小米本質上是一家以手機、智慧硬體和IOT(物聯網)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也就是「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即硬體+互聯網服務+新零售。雷軍表示,小米的商業模式與蘋果和亞馬遜截然不同,儘管小米吸收了這些公司的一些獨特之處,但最終小米的商業模式還會有自己的創新。
據瞭解,雷軍定下兩年內開設1,000家小米之家的目標,小米近期也在加速線下擴張,4月30日小米之家宣佈於4月28日-5月1日在大陸全國開設61家門店。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月13日,小米之家大陸門店數突破300家,小米之家2017年共覆蓋170座城市,新增235家門店,2家品牌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