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9-01-22 07:37:05 記者 林詩茵 報導
為解決電動機車族對電池使用的焦慮,工研院與光陽集團KYMCO簽署電動機車能源管理系統技術合約,雙方將針對「自我學習式動態電量預估」技術等36項專利技術展開合作,開發新世代的AI概念電動機車。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電源管理系統的AI會自動記憶學習不同騎士的不同騎乘模式,提供精準的電動機車騎乘里程數,及馬達出力顯示,且在斷電前警示騎士,可為騎士提供更安全騎乘經驗,並冀能帶領國內電動機車從智慧世代轉入AI新世代,開啟電動機車新紀元。
彭裕民指出,不同氣候環境,電池的壽命、殘電都不相同,然工研院與光陽此次合作的智能化電池管理技術,已可精準預測到電動機車還可以跑多遠,不管在寒帶或熱帶使用預測誤差已小於5%;此外還能對電池做遠端監控,使機車在外騎乘時,車廠可以掌握電池的健康狀況,這就是產品差異化與優勢所在。
未來工研院希望與光陽集團在其他技術上也能一起合作,跟著光陽到國際市場,透過智慧化產生差異化,幫光陽把台灣品牌推向全世界。
光陽集團KYMCO總經理王定義則表示,KYMCO有做世界一流電動車領導品牌的實力與願景,同時自有技術研發追求不斷創新,截至去年底止,KYMCO共掌握1,763件核准專利,在同業中專利數量最多,而KYMCO也非常積極尋求更專業的技術夥伴,範圍遍及海內外產官學界。
王定義說,光陽與工研院合作達20多年歷史,已共創無數佳績,近期17案(36件)電動車技術合作,就是針對電能系統、控制系統、馬達冷卻系統、防盜系統..等多項強化,要將Ionex車能網推向到另一層次的「AI級Ionex車能網」。
工研院材化所所長李宗銘進一步說明,電動機車電池使用越久,電量預測誤差越大,久而久之使用者產生里程焦慮,不太信任儀表板顯示的電量預估值,怕騎到一半機車沒電發不動,而不敢騎太遠。這個情形讓多數使用者當車輛在低電量行駛時會產生里程焦慮現象,導致有預留電量的習慣,然當預留的電量越多,也意味著電量閒置造成的里程損失也越多,進而無法滿足使用者行駛需求。
李宗銘指出,工研院與KYMCO合作的「自我學習式動態電量預估技術」有三大特點:第一個特點將AI概念導入,讓電動機車內建自主學習系統,分辨出不同人騎車的耗能及預估的里程數。第二是將現今電動機車電量以充電百分比(%)顯示方式改為電量值,搭配騎乘耗能分析,直接將電量換算剩餘行駛里程,誤差小於5%。第三個特點在於電池在低電量、過溫或低溫等特殊狀態,會進行放電功率限制,在安全狀態下儘量維持車輛運行避免觸發異常斷電保護;即使當電池電量即將耗盡或啟動保護發生時,斷電前會主動發出斷電報警訊息,避免現今電動機車沒電突然剎停而引發的行車安全問題。
李宗銘說,目前搭載本技術的電動機車實驗車已經發展完成,光陽集團KYMCO將進行實體車投產。而這項技術也適合應用在所有電動載具與儲能系統,目前已投入在電動巴士、高壓儲能等需要高安全、高可靠度的大型電池系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