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自卑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為對自己的過分否定和貶低,抬高他人,影響對自己的正確客觀判斷,不能客觀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人和事。自卑會影響到人格的健康形成。
1、經常批評是形成兒童自卑的溫床。
而在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喜歡批評孩子,或者說批評多於表揚,或說批評與年齡成正比。孩子越大,父母越挑剔,早就忘記了孩子學走路時的賞識心態。處於低年段的孩子,由於心智發育不成熟,還沒有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對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往往來源於成人的判斷。自卑感又導致形成孩子膽小畏縮、懦弱謹慎、優柔寡斷的性格。
2、家長過高的期望導致孩子追求完美。
父母對兒童的期望比較高,即使沒有父母之間很少進行批評教育兒童,也會從言談舉止中向兒童可以傳遞著高期望值的信息。孩子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微妙的影響教會他們不知不覺地追求完美,對自己嚴格要求,並為自己設定高標准。當這個標准超過兒童的實際水平時,無論他或她多麼努力地想達到預期的目標,他或她經常為失敗而自責,認為他或她的努力和能力都失敗了,導致自卑感。
3、把孩子放入橫向或縱向比較中。
家長最愛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進行橫向比較。實際上,拿孩子與他人比,只能產生自卑和抵觸情緒。因為,孩子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種原因達不到你所期望的目標。拿別人的長處和孩子的短處作比較,除了讓孩子感到羞恥外,不僅抬不起頭,而且大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當這樣的比較多了,孩子聽麻木了,自尊也沒了,自然不會辯孫橘求上進了。
4、從小家長包辦代替過多。
在前幾年的孩子出生時,有希望我想嘗試,敢於探索,好奇。那個這個時候我們父母應放手讓兒童多嘗試、多活動,讓兒童多幹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一個事事為他們沒有做好,事事包辦,剝奪中國兒童的鍛煉學生機會。這樣不會造成孩子因為動手能力差,獨立生活能力差和與同齡孩子距離遠,而產生自卑感。因為,孩子畢竟要融入社會,適應集體,父母的過度保護,使孩子變得依賴大人,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缺乏自信,覺得自己渺小無能,一旦發現自己和別人有不同,別人就不會產生自卑情結。
相關文章:
https://www.hongkonggw.com/hot-topic/
https://www.diginewsroom.com/topic/
https://www.blogspothk.com/topic/
https://www.freenewsweb.com/topic/
https://www.quarterdaily.com/hot-topic/
hiit 減肥